市民对话一把手 |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谈2018年“打好蓝天保卫战”(全文实录)
2019年1月16日,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做客“市民对话一把手”节目,点击2018年大气污染治理关键词,为市民解析蓝天密码。
主持人(国培源):各位观众、各位网友、各位听众,大家好:您现在正在收听收看的是“市民对话一把手”系列直播访谈节目,我是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培源。此次访谈节目,我们为您搭建了一个全媒体的传播平台,您可以通过北京城市广播、BTV新闻频道、首都之窗、北京时间、千龙网、北京发布、北京电台官方客户端“听听FM”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,和我们的一把手进行对话和交流。今天的主题是“蓝天保卫战”,来到演播室作客的一把手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陈添,他将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和我们现场互动,先和听众和观众打个招呼。
陈添:主持人好,各位观众、各位听众、各位网友大家好,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北京生态环境方面有关工作。
主持人:谢谢局长到来,我们知道2018年是咱们国家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第一年,我个人有一个感觉,以往有雾霾的天气我都头疼,2018年几乎没有这样的感觉,是不是可以说空气污染的压力小多了?请陈局亮一下2018年的成绩单。
陈添:2018年在全市共同努力下,在区域协同发力下,北京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。全年PM2.5平均浓度达到51微克/立方米。这一点和大家的感受差不多,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在不断提升。这里有人努力的因素,也有天帮忙的因素。总体来讲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有这样几个特点。
一个是污染物浓度整体下降。PM2.5、PM10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都是下降的。特别是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达到了6微克/立方米,基本上跟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,在国内是领先的。二氧化氮经过多年的努力,也已经接近了国家标准,这是特点一。
二是好天多了。去年的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%,一年中PM2.5浓度为个位数的天数达到31天,也就是累计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PM2.5能达到个位数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主持人:就是去年秀蓝天的那个。
陈添:三是坏天少。去年一年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为15天,比2017年减少了9天,而且每次重污染过程的时间缩短了,峰值也下降了。
还有一个特点,北京市南北区域污染浓度的差距在缩小。我带来一个展板,这是2013年的地图,颜色越深的浓度越大。2013年,从黄色到棕色,差距较大;到了2018年北面浓度低,南面浓度高的格局没变,但是区域差距在缩小。
北京市PM2.5浓度空间分布及变化
主持人:我记得去年“市民对话一把手”通过一幅PM2.5日历图把一年的空气质量情况做了展示,今年您又带来了,今年跟去年有什么变化,为什么到秋冬的时候还会有重污染过程发生?
陈添:再给大家展示一下。这是近6年每天的空气质量情况,一行代表一年,每格的颜色代表着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,颜色越深说明污染越重。粗略的看出来,2013年深的颜色比较多,从2013年、2014年逐年往下看的话,浅颜色越来越多,深颜色越来越少,说明重污染天越来越少,优良天数越来越多,能直观看出空气质量逐年变好。
2013-2018年PM2.5空气质量级别日历图
主持人:11月还是有污染天发生。
陈添:11月还是有。
主持人:为什么?
陈添:从整个规律来看,污染天还是在秋冬出现比较多,虽然总的减少,但还有发生。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秋冬季容易出现重度污染。主要是这样的,从国内外的大气污染治理来看,有两个影响因素,一个是本地污染物的排放水平,另外一个是气象因素。短期来看气象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,长期来看,主要是靠减排来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。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在秋冬季的时候就集中反映出来,比如说秋冬季集中采暖,排放水平比非采暖季高。排放量也高出一块。另外,秋冬季也容易出现静稳天气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,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发生重污染。
主持人:这个时候天不爱帮忙了。
陈添:对,天不帮忙了。
主持人:您说到了人努力、天帮忙,天不帮忙咱们不批评了,重点说一说人努力在什么地方?
陈添:刚才说到人努力,我们2018年出台的“蓝天保卫战”包含了重型车、扬尘、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40多项任务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,各部门、各区、各单位、全体市民共同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,包括工程治理、执法检查、共同参与等,我简单介绍一下2018年有几个重点的战役。
一个是民用燃煤污染方面,延续北京市能源清洁化战略,继续推进450个村改成清洁燃料,本市平原地区基本上实现了“无煤化”。第二个是对重型柴油车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,包括严查、重罚等措施,对于重型柴油车的排放减少了一大块。第三是关于扬尘问题。加大了清洁化的治理和管控,特别是8月份之后,全市粗颗粒物下降16%,有明显的改善。第四是对于工业性污染来讲,主要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,调整治理了一批排放强度高的企业,去年减少了2000吨左右的VOCs的排放。几个重点的战役在不管天帮不帮忙的情况下,把减排作为硬道理,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。这是2018年的特点。
主持人:这两年咱们在空气治理中我听到一个词,叫做精治、法治、共治,精治离不开科学的治理,请解释一下什么是精治,2018年北京的精治什么方面表现不错?
陈添:北京市在监测、监察、监管方面一直依靠科技手段推动工作。2018年有几个新的亮点或者是特点,第一是通过科技手段,找到大气污染来源的客观规律。2018年对社会公布了结果,新的一轮PM2.5的来源解析也表明,目前移动源45%占比第一位,扬尘16%、VOCs12%位于第二、第三位。这个帮助咱们找出了问题的所在,也让咱们治理更有精准性,有的放矢,这是科技的体现之一。
第二,依托科技手段,更好的找准污染排放对象。特别是去年用热点网格的技术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卫星遥感、结合地面数据,把北京划分为若干网格,通过信息技术发现哪个地方数据异常。使执法人员从原来的“扫街式”执法向精准执法转变,效率提高了,目标更明确了,处置能力也提高了。这也是科技的支撑。
第三是工程治理方面。大气污染很多是靠工程治理,北京在全国率先做氮氧化物的末端治理,通过提高标准,并应用了国际的先进的低氮燃烧技术等,使末端排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。
主持人:听了您的介绍,明白了北京市的污染治理是包括精治、法治、共治,精治是加了瞄准镜,锁定目标,但是任何的规定没有处罚是无牙条款,也请陈局介绍一下,2018年的治理哪些长出了法治的牙齿?
陈添:法治层面讲是三方面。一个是立法方面,全国包括北京市的立法来看,这么多年来,一直是把这么多年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,包括一些形成的共识都纳入到法规当中去,比如说现在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出台时是全国最严格的大气法,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支撑。
二是在执法方面,去年有两个亮点,一个是对于移动源执法,我们采取了“公安处罚、环保检测”闭环管理的模式互相配合,在重型柴油车执法方面保持了高压态势。第二是固定源精准“点穴”执法,去年固定源立案达到近5000起,其中对于1000余起违法行为较重的,依法采取连续处罚,查封、扣押、拘留等方式,形成震慑。
第三方面是引导守法方面,鼓励自觉守法,自主治污,达标排放。对市民和公众而言,通过有奖举报等手段拓宽监督渠道,同时引导大家从自己做起,主动减排。
最后我想强调的是,处罚本身并不是目的,引导大家依法减排,自觉守法才是我们根本的保证。
主持人:您介绍的政府的发力,我们注意到民间力量也在积极参与,2018年5月份有一场公益环保第一诉讼,在四中院开庭审理的,下面通过一个短片回顾一下。
(播放现场VCR)
主持人:我很钦佩这个居民,自己用诉讼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,我想这样的诉讼对政府部门会不会有压力,对我们未来工作会有什么改进?
主持人:陈局对整个环保方面有什么样的观念上的改变?
陈添:像这个案子,作为政府而言,我们要积极查处,市区两级通力合作查处环境违法行为,已让违法企业受到了处罚。作为我们来讲,最大的感觉是什么?除了政府的查处之外,在这个制度体系下,市民自己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,形成了政府主导、公众参与、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,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。
主持人:这属于精治、法治和共治吗?
陈添:当然,利用法律武器达到共治的目的,非常有特点。
主持人:2018年的成绩单背后不容易,在2019年有哪些工作的重点给我们介绍一下?
陈添:2019年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统一战略部署,特别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打赢“蓝天保卫战”三年行动计划的整体安排,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好2019年行动计划。从技术路线上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,之前一系列的治理工作证明了我们的方向正确、技术路线正确,后续我们要坚持不懈,久久为功。
从工程治理上看,还是要打好三个攻坚战,包括重型车、扬尘、VOCs方面的治理。通过这种努力推进交通结构调整,产业调整,能源结构调整,持续优化,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。
从管理方面看,我们要采取法规、政策、标准、技术和行政管理等手段,打好各种组合拳。今年特别是想在扬尘方面发力,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,我们拟将按照平台共享、部门负责,执法规范,环保督察、信息公开的20字方针,做好扬尘污染的精细化、全过程的监管体系。同时,通过排名、通报、约谈、执法处罚进一步夯实各方的扬尘治理的责任。
还有一个重点,在北京来讲,联防联控是我们的重中之重。2019年,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,做好空气质量会商、重污染应急、秋冬季攻坚治理,协同推进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。
主持人: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,您介绍完了,我们才知道天天皆辛苦,市民应该好好珍惜蓝天,参与到保卫蓝天中。感谢您作客演播室,节目还在继续,这次节目是大型的全媒体平台,通过北京城市广播、BTV新闻频道、首都之窗、千龙网、北京时间、北京发布、北京电台官方客户端“听听FM”实时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,谢谢大家。
刘霞编辑整理